close

20090428 星期二,天氣

跟大多數人一樣,在當學生的年代,並不是很喜歡寫作,遣詞用字總是少了什麼似的,詞不達意更是常見,整體文字的表達功力自然欠缺,寫不出什麼好東西,應付課堂上的作業、考試倒是綽綽有餘,不過僅止於此,成不了什麼氣候。

最近由於與友人騎單車環島的關係,寫了一些感言,在網路上與友人分享,似乎獲得了一些正面的迴響。為了能用文字,用故事性的節構表達心裡面的感觸,帶給大家一點喜樂,自己也覺得高興。在我的生命中有件事對我寫作有決定性的影響,自覺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關鍵,總也喜歡和友人分享那段經驗。

 

我當兵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,是服務於救國團的青年活動中心,雖需要主辦部份的文書管理工作,但僅佔工作範圍的一小部份,量少內容也單純,寫點格式化的簽呈、企劃報告難不倒我。兩年後,換了報社的工作,雖仍屬負責企劃活動的性質,常常需要提案寫企劃,但其內容就相對性的比前一份工作更寬更廣,寫作的份量多,而且佔有極重的角色,有些案子還必須從活動宣傳的新聞發佈、活動的採訪撰寫,甚至攝影拍照標圖文,都是要獨立完成。這下問題就來了,寫作,變成了吃飯的工具,不是應付應付就可以了事。

 

第一次寫新聞稿,我忘了是什麼活動,是屬於地方版的活動新聞吧,我兢兢業業的寫了一篇通稿,通稿是報紙新聞裡最平凡、最簡單的稿子,送到編輯部之前,我再三的修辭、校對後把稿子送了過去,沒多久,稿子就退回來了,應該是說負責該版編輯主任把我叫去,請我重寫內容,沒說什麼其它的話;我天真的拿回來,參考了其它的新聞撰寫方式重寫了一遍,高興的重新交稿,沒想到還是被退回來了,這下可好,第一次修正後,我認為已經很好了啊,為什麼又被退稿。好吧,退就退,再修改一次,還是被退稿,這一次,那位主管再把我叫了過去,我當時是個報社的菜鳥,想說這下丟臉可丟大了,不只個人能力被否定,可能整個企劃單位的臉都會賠了進去,緊張得很,沒想到他竟用溫暖和緩的語氣請我在他的辦公桌旁坐下來,很有耐心的就我的底稿逐段的告訴我稿子該怎麼寫。大部份他說的內容我都忘了,但有一句話我聽進去了,而且現在還受用無窮,他說:寫東西,就像在對朋友說故事一樣,不用刻意的咬文嚼字,把它”說”出來就好了。

我忘了那位主管的名字,但那一個受教的畫面,一直都在記憶中,未曾磨滅。

 

以前也都以為好文章就是要用很多動人的詞彙、優美的成語和形容詞,結果不是,好文章是要用最真實、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,就像平常和朋友對話一般就起碼可以達到目的,就算成功了。有時太咬文嚼字,反而讓閱讀的人一頭霧水。有些人為了表示文筆的功力,牽強的,甚至用錯成語者,彼彼皆是,反而都曝露了自己的缺點。

 

記得當時在報社內部的刊物上有一篇討論使用成語的文章,其中有一節內容我也是印象深刻,到現在也常提出來供同事引以為戒。文章的意思是規勸寫文章的人,切忌亂用或誤用成語,每一句成語是一長串歷史典故的精髓,不懂或不熟它的背景故事的時候,不要自以為是的使用,否則可能就會出現”罄竹難書” 事件的窘境。(註:多年前阿扁總統在公開場合表揚某群志工奉獻精神時,將他們的作為說成罄竹難書,讓很多人傻眼當時的教育部長杜正勝想要圓他主子這件事,在立法院答詢時,不正面回答,而且越描越黑,造成社會輿論譏諷的話題。罄竹難書本意是指罪狀極多,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拿來書寫,也難以寫盡,形容災亂異象極多,無法一一記載。用來形容志工群的義舉,實不洽當。)那該怎麼辦呢?文章告訴我們,就用最淺顯的文字表達最真實的內容就好;例如”每下愈況”和”每況愈下”,我們雖然知道指的是什麼意思,但那一個組合才是對的呢?”下”和”況”那一個擺前面?如果您也開始猶疑起來了,那以後就用”越來越差”就對了!  

 

那段時間,我被點出了許多寫作上的破綻,但同時卻也開了竅。再加上適逢報社推重電腦化編採與排版作業,工作之需練就了一身中文輸入的武功(不算特快,但也不算慢的了。)現在要打打字寫寫東西就簡單多了。我常笑說當我秘書的人幸福多了,當我口頭交代完事情,我自己都可以把它給打字打出來了;事實上,有些急迫的事,為搶時間,也多半會自己來完成報告或表格。有人說這樣不好,但我卻不以為意,因為我也知如何適可而止的把任務交辦與分工,偶而為之,讓自己的腦袋瓜活動活動也無妨。

 

總而言之,寫文章若能涵括人事時地物這幾原則先簡單化的構思,不要想得太複雜,像聊天的方式確切的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,即使用的是最單純的文法、文字,沒有深奧的學識,也就能提供一篇或一句能說服人,能打動人心的文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東哥 的頭像
    東哥

    東哥的部落格

    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